2009-2019年:城乡规划师镜头下的重庆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于春节前夕推出“规划师眼中的故乡变迁”有奖征文活动,本文作者陈敏用镜头记录了重庆的变化,并写下重庆“行千里,致广大”的时代新解。
本文字数:3485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我从出生开始,在重庆生活了18年后,去外地读书8年。2014年7月,回到家乡工作。
说是回到家乡,其实对重庆的整体认知,基本上还停留在2006年高中毕业的时候。2014年的重庆对于我来说,很陌生。此后5年,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重新认识我的家乡。
很久很久以前,家乡就是公认的山城,这个词,不会指代别的城市。近两年,家乡的街道上常常可以看见“千里为重,广大为庆”的城市宣传语——如果说这8个字是传统的说文解字,那么“行千里,致广大”就是重庆的时代新解。
上篇:行千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键词之一
城市更新(工业旧改)
除了“山城”之外,重庆曾经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工业城市”,全国知名的老工业基地,重钢、西南铝等企业闻名全国。由于家庭的缘故,我从小对工业的深刻印象来自“西南铝”,这三个字不仅代表一个厂,也代表了三线建设的那个时代。
图1 西南铝的金字招牌
回家乡工作后,亲历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和“退二进三”,众多老厂房纷纷向文创园区转型,四五年内新开张了很多文创园区,工业遗址蜕变新生——曾经的白猫日化厂变成了喵儿石创艺园区,重庆印制二厂变成了贰厂文创公园,重庆纺织仓库变成了中复·北仓文创园,长安公司原江陵厂区正在改建为洋炮局1862文创园……其中最出名的是贰厂文创公园,2016年,因为一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夜成名。
图2 喵儿石,“猫”元素一直都在
图3 贰厂,路过你的全世界
图4 北仓,读·一座城市的故事
图5 洋炮局1862,期待华丽转身……
关键词之二
山城步道
渝中半岛是重庆的中心,起伏的山地地形给本地人带来了独特的生活体验,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上学放学都“翻山”,“爬坡上坎”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也是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梯坎”有的是自发形成,正所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的是解决“出行难”,政府为方便居民出行而修建。没有响亮的名字,没有花哨的装饰,却有助于连接社区和人们的生活。
2014年回家后,发现步道仍然发挥着便利本地居民出行的功能,但是经过整体规划和修缮后,部分区位条件好、景色优美、特色突出的步道集体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山城步道,其中尤以山城第三步道最为知名。2015—2019年,无论是自己探索,还是带外地朋友前来漫步,每次都发现有一些变化,一些惊喜——在原汁原味保留老重庆人生活节奏和习惯的基础上,新增了观江步道、休闲座椅,新开了几家小店,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图6 2015年
图7 2016年
图8 2019年
图9 2019年,年轻人越来越多
关键词之三
功能疏解(火车站)
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火车站。本科求学期间,每次开学都是从菜园坝站出发,每次都要在火车票开售日去火车站排队买。队伍人山人海,特别壮观,暑假还好一些,寒假恰逢春运,只能在大广场上排队,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重庆北站南广场于2006年投入运营,但我仍然每次都去菜园坝,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满满都是回忆。无数重庆人在这里出发和到达。
图10 2009年的菜园坝火车站
2015年,重庆北站北广场开始投入运营;2018年,重庆西站、沙坪坝站(原址新建)也相继投入运营;重庆东站的规划建设也提上了日程。未来的重庆将不再是菜园坝火车站一家独大,而是多站并存。
菜园坝火车站的功能逐渐分流到外围各站,从春运毫无压力就可见一斑:偌大的售票厅和广场,乘客稀稀落落,小贩数量也不复往日,通常只有火车到达时,才能在出站口看到人。虽然春运的票依旧一票难求,但12306的上线,使乘客们从线下“没有硝烟的战争”变为了线上的争分夺秒。曾经热闹非凡的菜园坝,近年来,也逐渐变得安静。
图11 2018年的菜园坝火车站
图12 2019年的菜园坝火车站
重庆北站是目前最热闹的车站,春运气氛很浓厚。
图13 2018年的春运
东南西北,那么南站呢?我一直都没有关于它的记忆,不过今年3月3日还是去看了看。重庆南站于1952年投用,是老成渝铁路上相当重要的一个站点,如今每天只有3趟普快列车经停。据说,有些人会选择搭乘普快列车去永川,开展亲子活动。虽然仍在正常运营,也是人丁稀少了。听站场的工作人员介绍,重庆南站不会拆除,但可能会对片区进行整体改造。
图14 2019年的重庆南站
下篇:致广大
宽广博大,知行合一
关键词之四
城市发展方向
儿时的记忆,全部都是有关主城区的。主城区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地点,毫无疑问是解放碑——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碑一带的变迁也比较有代表性,曾经是本地人的精神地标,口中常说的“进城”,就是到渝中区,一般特指解放碑一带。21世纪以来,城市快速扩张,本地人的生活重心逐渐北移,渝中区的原居民也北迁了不少。与此同时,渝中区独特的地形能够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加上近年来重庆旅游知名度的大幅提升,逐渐形成外地人聚集在解放碑,本地人聚集在江北区观音桥的“双子星”现象。
图15 2009年VS2017年
虽然本地人的生活重心北移,但在他们心目中,解放碑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我觉得它和其它商圈最大的不同在于,虽然各大商圈一年四季活动多多,春节期间的灯饰平分秋色,但元旦跨年,只有解放碑热闹非凡。
图16 2015年跨年
关键词之五
历史文脉
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城市的“基因”在渝中区——重庆“母城”的文化场馆可以轻易找到,别的不提,就看这些建筑,10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重庆人民大礼堂是“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儿时好像还进去看过一场海豚表演,目前仍然向游客开放,买张门票即可进入参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重庆人心中就是“市博物馆”的代名词,是外地博物馆迷的打卡必备,外观没有什么变化,内部展览与时俱进。
图17 重庆三峡博物馆,2009年VS2015年
我也常常去逛各种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火锅博物馆、天府可乐博物馆……有老的,也有新的,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图18 天府可乐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八大饮料厂之一,故事也是能讲好久
其它历史建筑也纷纷重新焕发新生,功能也发生了些许变化,比如从宋代保留至今的通远门,2005年变成了通远门城墙公园;湖广会馆于2017年重新修缮一番开门迎客,与之一坡之隔的谢家大院是晚清著名布商谢艺诚的宅院,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样经过了修缮,据说现为某公司的办公场地,冥冥中也是应了那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19 谢家大院
关键词之六
重庆速度
长江索道于1987年投入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于2005年开通运营。虽然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为长江索道带来些知名度,总体还算“默默无闻”。2018年,由于某APP的助力,长江索道、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穿楼”火遍全国,同年,长江索道还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排起长龙,周末也是人山人海。
图20 长江索道,“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 “山城空中公共汽车”
图21 轻轨穿楼
过江索道少见,但地铁(轻轨)的修建却快速前进(以下为开通试运营时间,不代表全线贯通):
2号线于2005年开通试运营;
1号线、3号线于2011年开通试运营;
6号线于2013年开通试运营;
5号线、10号线于2017年开通试运营;
4号线、环线于2018年开通试运营。
重庆速度直观可见。
图22 重庆速度
思 索
回家工作近5年,慢慢将高三以前的记忆和城市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好好做规划,好好做调研的日子里,也常思索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或许有3个方面。
一是宏观的历史背景在城市中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无论是曾经成为工业城市,抑或是现在作为超大城市进行动力转换,谋求转型升级。
二是城市规模的扩张必然带来城市功能的外溢,目前感受最深的就是城市生活重心的北移和老城区交通集散功能逐步向外围转移,不仅火车站如此,汽车站的外迁也提上了日程(2018年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环快速路以内汽车客货运站场搬迁方案》)。
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品质的期盼也越来越多,从而促进城市在保留文脉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在提升城市形象的目标下进行景观升级,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镇化进入了下半场,重庆的城市发展逻辑正在改变。城市规划能够为重庆奠定很好的城市框架和发展基础,为市民带来实实在的便利;工程技术的快速提升、城市文化的有力宣传等方面看似与城市规划关系不大,却都能有力地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个有力的证明是今年春节期间,重庆的旅游业继续火爆,表明风景这边独好,“重庆的才是世界的”。城市自我蜕变加上品牌塑造,历久弥新。期待家乡越来越好,成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规划未来,无限期待。
图24 重庆,与世界握手
图25 重庆你好,世界你好
*照片均为作者本人拍摄
“故乡变迁”话题讨论区
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故乡,规划师眼中的故乡变迁又有另一番新的视角。作者的描述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抑或你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欢迎点击文末“写留言”参与讨论。
相关阅读